张继森:战火中的宣传员

2020-02-17
916


在青州市有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战争年代,他在炮火声中编写、表演、搞宣传,鼓舞士气,多次立功受奖;离休之后,他演讲、辅导、作报告,无私奉献,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他是宣传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张继森。


千里追击一路歌   瓦解敌军立战功


淮海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歼灭黄伯韬兵团5个军10个师的兵力后,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按照华东野战军首长指示,率军2.3万余人在贾汪起义,夺取了整个战役第一阶段胜利。张继森所在文工团响应毛主席于1948年11月23日发出的“不怕疲劳伤亡,连续作战,将敌徐州集团主力全部消灭在长江以北”的伟大号召,遵照纵队首长指示,将文工团中部分年轻的团员临时下放到基层连队,从事宣传工作。张继森被派往23师68团7连。


▲淮海战役时的张继森同志


那年,张继森刚满18岁,浑身透着一股虎劲,非常盼望到第一线杀敌立功。一到7连,张继森便和战士们吃住在一起。张继森的背包里,装着搞宣传用的纸张、笔墨、胡琴和竹板。连队里每天发生的好人好事,张继森都注意听、留心记,随时随地采访,行军、休息都在构思、琢磨词儿、打腹稿。经常战士们已经进人梦乡,张继森还在编写快板或小演唱。第二天再行军,张继森先行一步跑到前头,队伍走过来,他就打着竹板开了腔。唱的说的,全是队伍里面发生的真人真事,讲的都是大实话,还带着诙谐幽默,把大伙儿逗得前仰后合。张继森还把枪杆诗、顺口溜和表扬稿,用大字抄写在纸上,展示在连队宿营地的显眼处,战士们看后,受到很大鼓舞。


江淮平原的年末岁尾,天气比较寒冷,战士们每天急行军100多里路,连续20多天下来精疲力竭。不少战士一到休息地就响起“呼噜”声,有时走着路都打瞌睡。针对这种情况,张继森教战士们唱《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乘胜追击》等歌曲,利用多种场合组织小型歌咏比赛活动。战斗间隙,张继森也从不轻易放过,胡琴一拉唱一曲,竹板一打演一段。甚至开饭时,张继森也撮起饭碗,叮当叮当一敲,编个小节目演演。就这样,张继森坚持用歌声和笑声唤起大家情绪,提振战士们的士气,使连队始终呈现一派活跃气氛。


▲1958年,在长春第二政治学校学习时留影


1948年12月2日开始,徐州逃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被我军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为了促使敌人投诚,张继森利用路上拣到的硬纸壳做了一只喇叭简,朝敌人阵地喊话,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千方百计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一次,连队战士们正在开饭,张继森又对着喇叭朝敌人阵地大喊了一阵。没想到竟喊来十几个蓬头垢面的国民党兵。他们说,几天没吃一顿饱饭,简直饿坏了。这伙国民党兵狼吞虎咽饱餐一顿,临走还拿去一些慢头、包子等食品。过了不几天,这伙人中的大部分弃暗投明,并串联一些国民党军队官兵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淮海战役结束时,张继森荣立二等功。


印发传单排节目   前线标语鼓士气


华东野战军8纵从山东外线出击到中原战场后,于1948年6月会同3纵展开了围攻开封的战役。战前文工团亓尧团长动员说:“解放开封是我军首次攻占省会大城市,根据形势发展,攻占后不会久待,纵队政治部指示,要求文工团集中做好城市宣传工作。文工团的老领导,纵队宣传部华楠部长经常教育我们,文艺工作者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和战斗队,因此,要求全体同志不怕吃苦流血,要紧随主攻部队迅速开展城市宣传。”于是,文工团赶排了《买卖公平》等短小精悍的节目,印发了《约法八章》等大量宣传单。


▲1956年,结婚时留影


亓团长要求张继森所在的美术分队:“部队打到哪里,就把标语口号写到哪里!”美术分队队长魏瑞珍带领张继森和于震、张冲、张明、沈家标、朱军、田平、苏华等,每人准备一个铁桶,装满了石灰浆,下到23师69团,随军攻打南门。经过激烈战斗南门被攻破,突击队冲进城里向纵深发展后,张继森和美术分队的战友们也随后冲进城里,在街巷急速往墙上刷写“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标语口号。张继森既紧张又兴奋,四处枪声不断,他只顾不停地刷写,没想到守城敌人疯狂反扑,攻城部队一度退出城外,张继森等人不知道,还在继续写标语,幸亏解放军很快又攻进城来,打的敌人只顾逃窜,没有发现张继森他们。当我攻城部队看到墙上的标语时,高兴地大喊“宣传队都进城了,敌人跑了,快追呀!”对鼓舞士气起了很大作用。开封解放后亓尧团长对张继森和战友们说:“你们这些不拿枪的文艺战土还真成了战斗突击队!”纵队政治部对全团进行了表彰,张继森也荣立三等功。


▲张继森获得的部分奖章、纪念章


困难面前不退缩   带病编写地方史


长期的奔波劳顿使张继森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病,离休之后家里人本打算让他好好治治病、静心休养,青州市武装部却把牵头编写武装斗争史的重任委托给了他。张继森考虑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大局,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编写组对青州战争时期的情况一无所知,档案材料很少,也没有样本可以参考,真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况。大家都有畏难发愁情绪,张继森就鼓励大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勇于下海捞针,找米下锅。”他带领全组同志铺下身子,深入到群众、到基层调查访问。先找经过战争时期居住在青州的老同志王建华、李有典、宫俊德等人了解情况,然后到济南、淄博、泰安等地,找到了战争年代青州市第一任市长冯毅之、市委书记陈锡德等十几位老领导,了解到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张继森到北京走访原任益都县武装部领导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陈瑛,途径天津时,张继森忽然尿道结石下滑,疼痛难忍,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治疗,可他只住了两天,病情稍缓,就奔赴北京完成了走访调查任务。在编写组积极努力下,终于掌握了青州武装斗争史的概况,为编写青州史志提供了基础材料。


▲1993年12月,渤海军区特级战斗英雄、华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闵昭华(前左)及时任青州市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会长、淮海战役二等功荣立者张继森(前中),在前往马庄学校为师生做传统报告时留影


牢记党恩讲传统   红色基因育新人


张继森离休后,发挥自身“宣传老兵”的优势,继续发挥余热,跟军干所的其他老同志成立了教育下一代工作小组,进学校作传统报告。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成长是在党的培育、指引下,从一个无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现在老了,应该把党培育自己的恩情传递给下一代。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自己应该尽一份责任,把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后来,在青州市委领导下,由团市委组织成立了“关心下一代”教育协会,张继森被选为首任会长,同时被聘为青州市少工委辅导员。


▲张继森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从事“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十几年来,他没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和同志们一块儿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城所有中小学(包括解放军第二炮兵士官学校、烟草中专)、部分工厂、机关以及王坟、邵庄等乡镇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到清明、五一、五四、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天去两三个单位。有一年清明节,上午在烈士陵园参加了全市十八岁青年宣誓大会,接着给多个学校上传统教育课,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张继森被青州二中聘为“爱国主义兼职教师”,被青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关心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建设十佳个人”,被潍坊市关工委授予“杰出五老志愿者”,被潍坊市授予“潍坊市模范老人”“潍坊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张继森与夫人


人物简历:



张继森,1930年8月出生,山东省沂源县人,1945年8月入伍,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宣传员、文工团书记、政治处干事、县武装部政工科长等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2枚,抗美援朝纪念章1枚,1955年授解放奖章1枚,1988年授独立功勋荣誉章1枚。1982年2月离休,1984年11月享受正团职待遇。

(文/闫玉新)


上篇阅读:享誉中外的青州满族书画家寇培深

推荐阅读:云门山上不老松   青州风俗之惟茶是饮   夹涧村六举人   高山仰止——记柱国太保兵部尚书邢玠   永远的母校——纪念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建校110周年   老年间青州的交通工具   青州龙兴寺始末「上」   青州龙兴寺始末「下」   益都县文工团轶事(上)    益都县文工团轶事(下)    益都县文工团始末    郑母的香山   齐鲁古道   青州古道   说说历史上的青州兵   青州老火车站轶事   青州南燕皇家文化永放光芒   青州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外国人   朱元璋在青州及山西大移民   明代青州衡王府用瓷浅探   郑母洗耳河   青州老街巷赏析   陈家车马古村   千古神龟八角山——青州八角山纪游   青州砖雕欣赏   “柳泉侯国”初考——青州“五古城”说

2019.12 NO2. 第二期(总第三十四期)

▲以上图片由青州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