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所绘的四幅,是青州四处古代井泉,分别位于南阳古城的东、西、南、北四门内外,今唯有西门外之醴泉尚存,其余三井泉不复存矣。
百源泉(甜水井子)
百源泉,旧址在南阳城东门里北城根巷北首,东邻城墙,因泉水旺盛,水质甘甜,当地百姓称其为“甜水井子”。此井泉历史久远,据说井台边原有碑碣数座,时间远从东汉中平年,近至民国初,内容记载历次百源泉的重修,可见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此井泉分大小两处,井壁以石筑之,井台以石板铺设,高出地面半米余,防止雨水倒灌。井台四周以石护栏围绕,东北两面各有进出口。上世纪70年代末城区改造时,历经两千年的百源泉被湮埋于地下。
醴泉(范公井)
醴泉,位于南阳城西门外范公亭公园之三贤祠内。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知青州时,适逢当地流行“红眼病”,许多百姓多患此疾。范仲淹为解百姓疾苦,亲自用此泉水调制药水,为百姓疗治眼疾。因范公忧天下之忧而忧,乐天下之乐而乐,志存家国,心系百姓,人民感范公之惠政,遂在泉井之上筑亭,取名“醴泉”。后来,青州人民又称其为“范公泉”或“范公井”。
柳泉(黑虎泉)
南阳城南门外,在东南角楼迤南不远处,有一古泉,泉旁有古柳数株,故称“柳泉”(当地百姓俗称“黑虎泉”)。据说,民国时期,泉边尚有几株大柳树,旁立石碑,上镌“柳泉”二字,此碑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地百姓筑窑烧石灰,被砸碎当了窑石。此泉时间无考,无史书记载。据幼时依稀记忆,原有一大一小两方池组成,砖石破败,残缺不全,水已干涸,后在1972年修07028公路时,被埋入地下。今天,重建后的“黑虎泉”,亭台曲径,花木繁茂,与奎星楼南北遥望,已成为古城旅游亮点。
南阳河滩古井(北门古街老井)
此井位于南阳城北门城墙以北,万年桥南首东侧城台以东,南阳河之南岸,俗称“河滩老井”。在北门城墙和桥头城台交汇处,有几十级的台阶,呈“之”字形下行到井台。井口呈方形,有绳痕累累,井壁筑以巨型石条,井台漫铺巨型石板,始建年代无考,但从筑井石材看,与万年桥所用石材无异,证明此井至少与万年桥同时建成,或早于建桥时间。因当时南阳河水波荡漾,岸边多有泉眼,此井泉便是在建桥时,同时修筑而成,惜无史料佐证。此泉水系南阳河涌泉所出,俯身可汲,水质甘甜,多少年来,北部城区百姓每日汲水者络绎不绝,可惜后来水位下降,几近干涸,在南阳河治理中被彻底埋入地下。
( 图文/王延林)
2019.12 NO2. 第二期(总第三十四期)